吊车参数应用
好的,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三一STC250T汽车起重机在不同工况下,如何应用其起重性能表。这对于安全、高效地完成吊装任务至关重要。
第一步:理解STC250T的基本参数和性能表结构
1. 基本参数回顾:
- 最大起重量: 25吨
- 主臂长度: 10.4米 - 31.5米(基本臂)
- 副臂长度: 可选配,可进一步延伸至40多米。
- 核心限制: 起重能力主要受三个因素制约:幅度(工作半径)、臂长、支腿工况。
2. 性能表的构成: 性能表通常是一个矩阵图,包含以下关键信息:
- 竖列(Y轴): 臂长,从最短的基本臂到最长的主臂,以及加副臂的情况。
- 横排(X轴): 幅度(工作半径),从最小幅度(如3米)到最大幅度。
- 表格内的数值: 在特定臂长和幅度组合下,起重机所能安全起吊的最大额定起重量。
- 重要注释: 表头或表侧会明确标注该性能表所对应的支腿工况(如全伸、半伸)和配重状态(如全配重)。
STC250T通常有多张性能表,例如:
- 主工况表: 支腿全伸,全配重。
- 副臂工况表: 安装副臂后的性能。
- 行驶工况表: 不带配重或特定配置下的性能(用于转场或小吨位吊装)。
第二步:不同工况下的应用案例
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吊装场景,演示如何查询和应用性能表。
案例一:工地设备卸车(标准主工况)
- 场景: 在平整坚实的工地上,需要将一台重约10吨的空压机从卡车上吊下并放置到指定位置。
- 吊装计划:
- 确定重量和位置: 货物重量10吨。卡车停放位置预计吊臂幅度(半径)约为7米。
- 选择臂长: 设备不高,作业空间开阔,选择较短的臂长效率更高。假设选择15.6米臂长。
- 查询性能表(主工况,支腿全伸):
- 找到 “臂长15.6米” 这一列。
- 在横排中找到 “幅度7米”。
- 交叉点对应的数值就是额定起重量。我们假设查表得到该工况下额定起重量为 14.5吨。
- 应用分析:
- 安全性校验: 货物重量(10吨)< 额定起重量(14.5吨)。满足安全要求。
- 余量考虑: 有4.5吨的安全余量,考虑到吊索具重量(约0.2-0.3吨)和可能的晃动,余量充足,作业安全。
- 关键点: 此案例是最常见的工况,核心是确认实际重量和幅度在性能表的“绿色区域”内。
案例二:厂房内设备安装(大半径、长臂工况)
- 场景: 在已建成的厂房内,需要将一台重4吨的机器吊装到离起重机中心16米远的混凝土基础上。厂房净高限制了起重臂的起升角度。
- 吊装计划:
- 确定关键参数: 重量4吨,幅度16米。由于厂房高度限制,必须使用较长的臂长以降低臂架角度。假设需要用到28米臂长。
- 查询性能表(主工况):
- 找到 “臂长28米” 这一列。
- 在横排中找到 “幅度16米”。
- 假设查表得到额定起重量为 4.5吨。
- 应用分析:
- 安全性校验: 4吨 < 4.5吨。理论上满足要求。
- 风险警示: 这是临界工况!额定起重量仅比货物重量多0.5吨。
- 必须精确计算吊钩、索具的重量(可能达0.3吨以上)。
- 必须严格确保地面坚实,支腿支撑可靠,任何微小的下沉都会导致实际幅度增大,起重能力急剧下降(性能表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