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车参数应用
好的,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徐工QY25K-II 汽车起重机在不同工况下,如何应用其《起重性能表》进行实际作业。这不仅是操作规范,更是安全施工的核心。
第一步:理解性能表的核心要素
在查看任何案例前,必须明白QY25K-II性能表的几个关键维度:
- 主臂工况: 这是最常用的工况,性能表基于不同臂长和不同工作幅度来规定最大起重量。
- 副臂工况: 当需要更大的起升高度时,需要安装副臂。此时主臂角度、副臂安装角度都会影响起重能力。
- 工作幅度: 吊钩中心到起重机回转中心的水平距离。幅度越大,起重能力急剧下降。
- 支腿状态: QY25K-II的性能表通常基于全伸支腿、侧方或后方作业的最稳定工况。如果使用半伸支腿或前方作业,起重能力会打折扣,需参考另一张“非全支腿工况性能表”。
- 额定总起重量: 25吨是最大额定起重量,但这通常只在很短臂长、很小幅度下才能实现。
第二步:典型应用案例分析
我们假设一个典型的施工场景:需要将一批预制水泥板吊装到建筑物二楼。
案例一:主臂工况 - 近距离吊装重型设备
场景描述: 在厂房内,需要将一台重18吨的设备从地面吊起并移动5米。现场空间开阔,支腿可以全伸。
应用性能表步骤:
- 确定工况: 使用主臂,全伸支腿,侧方或后方作业。
- 确定臂长: 由于是厂房内作业,高度要求不高,选择最短臂长10.4米(基础臂)。
- 估算幅度: 设备初始位置距离起重机回转中心约3.5米。
- 查表:
- 找到 “主臂起重性能表”。
- 在 “臂长10.4米” 这一列向下找,找到 “工作幅度3.5米” 这一行(或最接近的、更保守的4米幅度)。
- 查表得知,在10.4米臂、4米幅度下,额定起重量约为 24.5吨。
- 安全校核:
- 设备重量(18吨)< 额定起重量(24.5吨) → 满足起重量要求。
- 考虑吊具重量: 假设吊钩、钢丝绳等吊具重0.5吨,则总吊重为18.5吨。
- 安全余量: (24.5 - 18.5) / 24.5 ≈ 24.5%,有充足的安全余量。
- 决策: 此吊装方案安全可行。操作时需严格控制幅度,避免超过4米。
案例二:主臂工况 - 中远距离吊装预制板
场景描述: 将一块重4吨的预制水泥板吊装到离起重机回转中心12米远、高度8米的位置。
应用性能表步骤:
- 确定工况: 主臂,全伸支腿。
- 确定臂长:
- 高度要求8米,但还要考虑吊索具高度和构件本身高度,所需臂长至少约11-12米。
- 选择 “臂长17.5米” (这是一个常用臂长,覆盖范围广)。
- 确定幅度: 目标位置水平距离为12米。
- 查表:
- 在 “臂长17.5米” 列,找到 “工作幅度12米” 行。
- 查表得知,额定起重量约为 5.0吨。
- 安全校核:
- 构件重量(4吨)< 额定起重量(5.0吨) → 满足要求。
- 考虑吊具重量(0.2吨),总重4.2吨。
- 安全余量: (5.0 - 4.2) / 5.0 = 16%,在安全范围内,但余量不大。
- 风险分析与决策:
- 可行,但需谨慎。 16%的余量意味着不允许有任何超载或误操作。
- 关键点: 必须精确控制幅度在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