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联ZAT24000H753汽车吊性能参数表、吊车吊臂计算工况表

中联ZAT24000H753汽车吊性能参数表、吊车吊臂计算工况表

中联ZAT24000H753汽车吊性能参数表、吊车吊臂计算工况表

点此查看

吊车参数应用

好的,中联ZAT24000H753是一款750吨级的全地面起重机,其起重性能表是吊装作业的“圣经”,直接关系到作业的安全与效率。下面我将通过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,详细说明如何在不同工况下应用其起重性能表。

核心前提:理解性能表的关键参数

在分析案例前,必须明确性能表上的几个核心参数:

  1. 工况:即起重机的配置,如主臂长度、副臂是否安装、支腿伸展情况、配重多少等。ZAT24000H753的工况非常复杂,包括:
    • 主臂工况:仅使用主臂(最长84米)。
    • 主臂+副臂工况:安装副臂(最长84米),主臂+副臂最大长度可达168米。
    • 超起工况:安装超起装置(如塔式副臂、变幅副臂),极大提升大臂长、大幅度下的起重能力。
  2. 幅度:吊钩中心到起重机回转中心的水平距离。这是决定起重能力的首要因素。
  3. 额定起重量:在特定工况和幅度下,起重机安全起吊的最大重量。
  4. 臂长:当前使用的主臂或主臂+副臂的长度。
  5. 配重:车体后部配置的平衡重量,直接影响起重能力。ZAT24000H753最大配重可达245吨。

黄金法则: 实际起吊重量必须 ≤ 性能表对应工况、幅度、臂长下的额定起重量,并且要预留安全余量(通常为10%-15%)。


应用案例

案例一:风电设备吊装(典型的主臂+副臂工况)

  • 场景:在风电场吊装一台风力发电机的机舱,重量为95吨,需要将机舱提升至120米高的塔筒顶部。
  • 工况选择与分析
    1. 确定需求:起重量95吨,起升高度需超过120米(吊钩高度=塔高+索具高度+安全距离)。
    2. 选择工况:主臂84米无法满足高度要求,必须使用主臂+副臂工况。假设选择主臂84米 + 副臂60米,总臂长144米。
    3. 查询性能表
      • 找到“主臂84m + 副臂60m”的起重性能分表。
      • 计算所需幅度:塔筒周围有安全作业区域,假设吊车中心距塔筒中心20米,即幅度为20米。
      • 在性能表中,找到臂长144米所在的行,与幅度20米所在的列,交叉点的数值即为额定起重量。假设查表结果为105吨。
    4. 安全校核
      • 额定起重量105吨 > 实际重量95吨。
      • 检查余量:(105 - 95) / 105 ≈ 9.5%。这个余量偏小,需要非常谨慎。
    5. 决策
      • 方案A(优化):如果场地允许,尝试将吊车更靠近塔筒,将幅度减小到18米。重新查表,额定起重量可能提升至115吨,安全余量增大,作业更安全。
      • 方案B(调整配置):如果幅度无法减小,可以考虑使用超起工况。在超起工况下,同样144米臂长、20米幅度,额定起重量可能会有显著提升,轻松满足95吨要求且余量充足。
      • 最终确认:还需核对风速、地面承压能力等外部条件是否满足性能表要求。

案例二:化工厂反应塔吊装(典型的主臂工况)

  • 场景:在化工厂检修区吊装一个重150吨的反应塔,将其安装到15米高的基座上。现场空间开阔。
  • 工况选择与分析
    1. 确定需求:起重量150吨,起升高度约20米即可。
    2. 选择工况:起升高度要求低,但重量大。优先考虑主臂工况,因为其结构简单,设置快捷,起重能力在同幅度下通常优于带副臂的工况。
    3. 查询性能表
      • 找到“主臂”工况的性能总表。
      • 假设需要将设备吊起并回转就位,最大工作幅度预计为12米。
      • 在性能表中,找到幅度12米所在的列,向下查看不同臂长下的起重能力。例如:
        • 臂长24米时,额定起重量
吊小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