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车参数应用
好的,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徐工XCA130L8全地面起重机在不同工况下,其《起重性能表》的具体应用案例。
首先,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:起重性能表是吊车安全作业的生命线,是每一位操作手都必须熟练掌握和严格遵守的“法律”。 它详细规定了在不同工况(主要是不同的臂长组合和不同的工作幅度)下,起重机所能安全吊起的最大额定起重量。
徐工XCA130L8 基本参数回顾:
- 最大起重量: 130吨
- 主臂长度: 14.6米 - 80米(全伸)
- 副臂长度: 可加装16米或26米副臂,最大臂长组合可达106米
- 典型工况: 主要分为主臂工况和主臂+副臂工况。
应用案例一:城市风电设备安装(主臂工况)
场景描述: 在某城市边缘的风电场扩建项目中,需要安装一台风力发电机的机舱(重约85吨)。作业区域相对平坦,但周围有已建成的风机,空间有限。吊车需要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,将机舱吊装到约70米高的塔筒顶部。
应用起重性能表的步骤:
- 确定工况: 此任务需要使用主臂,无需副臂。因此,查阅性能表中的 “主臂起重性能表”。
- 确定臂长: 塔筒高度70米,加上吊索具和机舱本身的高度,以及必要的安全空间,操作手计划使用76米的主臂长度。
- 确定工作幅度(回转半径): 由于现场空间限制,吊车中心不能完全紧贴塔筒,经过测量,吊车回转中心到塔筒中心的距离(即工作幅度)约为14米。
- 查表与计算:
- 在“76米主臂”对应的性能表列中,找到“14米”工作幅度这一行。
- 查表得知,在该工况下,额定起重量为92吨。
- 安全校验: 机舱重量85吨 + 吊钩、索具重量约3吨 = 总吊重约88吨。
- 结论: 88吨 < 92吨(额定起重量),且留有约4.5%的安全余量(通常要求不能超过额定起重量的90%-95%,具体看公司安全规定)。因此,该吊装方案在理论上是安全的。
关键点: 在这个案例中,性能表帮助操作手精确判断了在长臂杆、较大幅度下,起重机是否仍具备足够的能力完成吊装,避免了超载风险。
应用案例二:化工厂高耸塔器更换(主臂+副臂工况)
场景描述: 一座化工厂需要更换一座高度为95米的精馏塔顶部构件(重22吨)。现场障碍物多,吊车必须远距离作业。
应用起重性能表的步骤:
- 确定工况: 95米的高度远超主臂80米的极限,必须使用主臂+副臂工况。假设使用26米副臂。
- 确定臂长组合: 主臂全伸80米 + 副臂26米 = 106米 臂长组合。但副臂有安装角度,实际起升高度会小于106米,但足以覆盖95米。
- 确定工作幅度: 由于安全距离要求,吊车需要站在离设备基础较远的位置,工作幅度预计为20米。
- 查表与计算:
- 此时必须查阅 “主臂+副臂起重性能表” ,并找到“80m+26m副臂”工况页。
- 在20米工作幅度下,查表得知额定起重量为28吨。
- 安全校验: 构件重量22吨 + 索具重量约2吨 = 总吊重约24吨。
- 结论: 24吨 < 28吨(额定起重量),满足要求。但需要特别注意,带副臂作业时,起重机的稳定性会降低,对操作手的微动性要求极高,且必须考虑风载的影响。 性能表可能还会注明在特定风速下的起重能力折减,必须严格遵守。
关键点: 副臂工况是起重机的“极限”工况,性能表上的数值通常比主臂工况小很多。此案例凸显了在超高、超远距离吊装中,性能表是确保作业安全的唯一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