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车参数应用
好的,徐工XCT100是一款非常经典的100吨级汽车起重机,其起重性能表是其安全高效作业的核心依据。不同工况下,性能表的应用侧重点完全不同。
下面我将通过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,详细说明如何在不同工况下查询和应用XCT100的起重性能表。
核心前提:理解性能表的关键参数
在分析案例前,必须先明确性能表的几个关键维度:
- 工况:主要分主臂工况和副臂工况。主臂工况是最常用的。
- 幅度:吊钩中心到起重机回转中心的水平距离。这是决定起重能力的首要因素。
- 臂长:起重机主臂伸出的长度。幅度一定时,臂长越长,起重能力越低。
- 配重:XCT100通常有基本配重和可选配重。性能表会明确标注对应的配重状态(如:全配重16.5吨)。
- 支腿状态:全支腿(即打满支腿)是发挥最大性能的前提。性能表数据均基于全支腿工况。
应用案例一:城市立交桥预制梁板吊装(典型的主臂工况)
场景描述: 在城市建设中,需要将一块重35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吊装到桥墩上。现场作业空间开阔,桥墩高度为10米。吊装时,起重机吊钩中心需要与桥墩保持约12米的水平距离(幅度)。
应用步骤:
确定关键参数:
- 吊装重量:35吨(必须包括吊钩、索具的重量,假设为1吨,所以总重按36吨计算)。
- 所需幅度:12米。
- 所需起升高度:10米(梁板高度)+ 索具高度(约3米)= 13米。根据13米起升高度反推所需最小臂长。
查询性能表(主臂工况,全配重):
- 首先,找到幅度为12米的那一列。
- 然后,从上往下看不同臂长对应的起重能力:
- 臂长13.5米时,额定起重量可能为47吨。
- 臂长18米时,额定起重量可能为40吨。
- 臂长21.4米时,额定起重量可能为36.5吨。
- 验证臂长:起升高度13米,考虑到吊钩滑轮组等因素,选择18米或21.4米的臂长均可满足高度要求。但21.4米臂长在12米幅度下的起重能力为36.5吨 > 36吨,是更经济安全的选择。
决策与安全校核:
- 最终方案:使用21.4米主臂,在12米幅度下进行吊装。
- 安全余量:36.5吨(额定) - 36吨(实际) = 0.5吨。这个余量偏小,需要极其谨慎。操作时应缓慢起钩,确保平稳,严禁斜拉歪吊。
- 注意:性能表中的数值是极限值,实际作业中通常要求使用重量不超过额定起重量的75%-90%(根据工况复杂性),因此这个方案是临界方案,需由经验丰富的司机和指挥人员执行。
应用案例二:厂房内设备安装(涉及回转半径限制)
场景描述: 需要将一个重15吨的大型设备吊装到厂房内指定位置。厂房内有障碍物,起重机不能正对设备基础中心,必须将起重臂回转一定角度。设备基础中心距离起重机回转中心约14米,但厂房净高限制了臂架起升的角度。
应用步骤:
确定关键参数:
- 吊装重量:15吨(含索具)。
- 最大允许幅度:由于厂房高度限制,臂架不能抬得太高。假设通过计算,在臂长24米时,幅度必须大于16米才能避免臂架碰到屋顶。
- 实际作业幅度:因此,作业幅度需要在16米至18米之间。
查询性能表:
- 找到臂长24米的那一行。
- 查看不同幅度下的起重能力:
- 幅度16米时,额定起重量可能为19吨。
- 幅度18米时,额定起重量可能为16吨。
- 结论:在16米幅度下,19吨 > 15吨,安全余量充足。即使在18